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1 -> 美丽兴庆 -> 经济发展
产业兴旺的多彩画卷
2025-06-17 11:04:58   来源:银川新闻网

镇河村的草莓。

南美白对虾。

塞上黄河大闸蟹。

掌政镇碱富桥村养虾基地。

  掌政是兴庆区农业大镇。在这里,水稻、设施农业、畜牧养殖、适水产业等特色农业,让人们看到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,也看到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掌政。这幅产业兴旺的多彩画卷背后,是掌政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。

  瓜果种植种出甜蜜事业

  要说掌政镇的特色产业,首先要提的就是瓜果种植。在20世纪80年代,那时的杨家寨村,村民们还依靠传统方式在露天田地里种植西瓜。盛夏时节,金黄的瓜田里,农人们弯腰劳作,汗水滴落在黄河水灌溉的土地上。“种瓜全是靠天吃饭,一场冰雹就能让一年的辛苦白费。”年近六旬的农人马占福回忆道。转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,掌政人开始尝试搭建温棚,这让瓜果种植突破了季节限制。

  2005年,第一代钢架温棚在杨家寨村试点成功,随后迅速推广。2010年左右,随着“黄金宝”吊瓜等优质品种的引进,掌政瓜果开始形成品牌效应。“记得2012年,我第一次种‘黄金宝’,甜度能达到12%,在银川市场上供不应求。”种瓜大户盛新卫回忆道,正是从那时起,掌政瓜果逐渐摆脱了“大路货”的标签。

  如今的掌政镇,瓜果种植已形成完整产业链。在杨家寨村的温棚里,盛新卫正指导新种植户进行人工点花授粉:“一根藤蔓只保留一个瓜,使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,黄河水滴灌,这样才能保证品质。”他的黄金宝吊瓜皮薄肉厚,瓤沙多汁,让人看着就馋。这份“甜蜜事业”也真正甜到了百姓心里。

  设施农业的生机画卷

  清晨的阳光透过塑料薄膜,在杨家寨村的温室大棚里,洒下斑驳的光影。盛新卫蹲在瓜藤间,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每一株黄金宝吊瓜的长势。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瓜蔓,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孩子。“种瓜就像养孩子,得用心。”这位种了二十多年瓜的老农笑着说。他坚持用黄河水灌溉,坚持人工授粉,虽然费时费力,但种出来的瓜格外香甜。每到收获季节,银川城里的老顾客都会专程来买他的瓜。

  五渡桥村的育苗中心里,李大姐正和姐妹们说笑着移栽菜苗。她们手上的动作娴熟而轻柔,仿佛不是在干活,而是在进行一场默契的表演。“在这儿干活比在外打工强,既能挣钱又能顾家。”李大姐擦了擦额头的汗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育苗中心的工作让村里很多留守妇女找到了新的生活支点。

  洼路村的鲜花大棚里,年轻的马晓燕正在整理刚采摘的百合。她是村里第一批尝试鲜花种植的年轻人之一。“以前总觉得种地没出息,现在发现只要方法对,土地也能长出金子。”她笑着说。每天清晨,她都要赶在太阳升起前采摘鲜花,这样才能保证花朵的新鲜度。这些带着晨露的鲜花,将通过冷链物流,出现在千里之外大城市的精品花店里。

  而在镇河村,移民王秀花正在温棚里忙碌着,在她身旁,是熟透了的西红柿。从西海固搬迁到这里后,她通过培训学会了设施农业技术。说起现在的生活,她的眼里闪着光。像她这样的移民还有很多,他们在这片新的土地上,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新的生活梦想。

  夕阳西下,掌政镇的温室大棚在晚霞中泛着温暖的光。在这里,每天都在上演着普通人的奋斗故事,当传统的农耕方式与现代科技相遇,老农的经验与年轻人的创新碰撞,共同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。

  金色稻浪与“蓝色经济”的交响

  在掌政镇的田野上,有机稻种植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些稻田不仅承载着粮食安全的重任,更演绎着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。“我们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,稻田里养蟹养鱼,一水两用,一田双收。”种粮大户张建军站在田埂上介绍道。这种生态种植方式,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又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,产出的有机稻米每斤能卖到15元以上。

  与此同时,掌政镇的“蓝色经济”也蓬勃发展。在镇河村,投资5808万元的水产养殖农业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中,将采用“双循环”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,预计年产幼体20亿尾,年产值2000万元。项目负责人介绍,这种养殖技术将大幅提高水质,降低病害。

  在强家庙村,一个占地48164平方米的鱼菜共生项目正在推进。这个集养殖、科研、加工、销售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示范基地,将养殖鲈鱼、鳜鱼、石斑鱼等高附加值水产品,同时种植有机蔬菜,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。鱼菜共生实现了“养鱼不换水,种菜不施肥”的生态循环。

  除此之外,掌政镇还培育了“青鳞锦鲤”“塞上黄河大闸蟹”“赤心田南美白对虾”等特色水产品牌,真正实现了“南鱼北养,海鱼陆养”。目前,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5800余亩,“虾兵蟹将”们正游出一条富民新路。

  如今,站在黄河金岸眺望掌政镇,稻田、温棚、鱼塘、牧场构成了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画卷。在这里,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希望,每一尾鱼都游动着梦想。掌政人用双手编织着金色与蓝色交织的未来,让黄河岸边的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(记者 王敏)

【编辑】:张剑平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